找到相关内容2321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光大师论念佛与名号功德

    何以度心眼,一句阿弥陀,行也阿弥陀,坐也阿弥陀,假饶忙似箭,不废阿弥陀,日暮而途远,吾生已磋跎,旦夕净心,但念阿弥陀,达人应笑我,多却阿弥陀,达又作甚么,不达又如何,普愿法界众,同念阿弥陀。(复方...若遇一切人,但教以各尽伦常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戒杀放生,吃素念佛;则泯而无迹,彼此不妨职业,不耗钱财。似乎人之受化易,而己之担负轻,而佛法之流行,又易普遍也。  上而庙明堂,下而水边林下,得其可语之...

    印光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1667015.html
  • 以寺院学风及道风的建立谈僧青年的道业规划

    僧伽再提升之处。至于藏传佛教,更重出离心、菩提心、净心的生起:教义由小乘至大乘,而入金刚乘。因此,发菩提心、师徒相传,解行相应,次第明确,重视实证等,也有值得学习与吸收之处。例如:宗喀巴大师的室...

    心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3867039.html
  • 南岳慧思---双开定慧(2)

    系缚波旬魔王。亦能降伏一切淫女。令舍要欲发净心信求佛道是禅波罗蜜身念不净观法。初修行时。能断五欲一切烦恼。能除五盖。能断十缠。若人修习。如偈所说   气息轻空风火观  飞行十方无障碍  皮肉筋骨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2267187.html
  • 菩提达摩碑文考释

    。”,这里的“心”与《楞伽经》所说的“如来藏净心”是一致的,不过碑文更强调了“心”本来清净的一面。 “即心是佛”说把众生与佛通过心统一起来,这也就是大乘经典中所说的心、佛、众生,没有差别的思想,但...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。《大一统志》卷二百零五《河南府》记载:“熊耳山,在宜阳县东,接永宁县界”。空相寺现存的重要遗迹有:达摩遗塔一座,即建于唐大中七年(853年)的“圆觉塔”、菩提达摩碑,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4167272.html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(1)

    别二相,此二相乃随染分别,非本觉受染,乃本觉作用于染识而就其作用义说此二相。其一智净相其二不思议业相。智净相者,众生以本觉净心去念还净,灭一切不觉作用识境,而显真如法体之智相者。不思议业相者,以其...依信佛笃诚之力,逐事方便舍离,获净心清净境界而得解脱之。再次粗者为“分别智相应染”心境,指心识活动逐渐形成意识对象之际的分别作用心识,可以持戒清净离垢作用力之发动,而得获不分别对象事项意识的无相方便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367297.html
  • 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

    中国现代佛教所倡导的人间佛教,就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点,以人的净心为基础,通过大乘菩萨道的修持,达到完善人格进而建立人间净土的佛教。(参见方立天)这一概括是非常准确的。具体来讲,笔者认为,人间佛教的人间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1767435.html
  • 入密的几个步骤

    入密的几个步骤   入密 的几个步骤(一)   首先,每位欲入密乘道者,必先是品行端正的人。按照《大日经》住心品中说法,“菩提为心因,大悲为根本,方便为究竟”,即是讲修密宗者必须先发“净菩提心”(即自性净心)《大日经疏》中说:“此心如幢旗,是修行导者,犹如种子是万德本”。此心是成佛的“因”。同时,还必须具矿救度众生”的大慈大悲,因“大慈悲心”能够辅助各种“功德”滋长。密典中说,若没有此种“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2467561.html
  • 少林问禅之:“万法归一一归何处”集评

    ”   六祖推崇的《金刚经》亦云:“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净心。不应住色生心。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此经“离一切相”“修一切善”,即是归一不二法。“心无所得,故无所住”。一归何处...下第九世之余(源下第八世之余))  (临济)【增收】鼎州文殊应真禅师(嗣德山密)僧问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。师曰。黄河九曲。 颂曰。  问法穷因归何处。黄河透过碧波澜。须知云外千峯上。别有灵松带露寒。(...

    照行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67720.html
  •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

    作为整个佛教理论基石的“缘起”思想说,佛教是反对一切本体或实体的。但是,在大乘佛教中,那个作为一切诸法本原之“真如”、“实相”、“如来藏自性净心”、“佛性”、“一真法界”等,如果不是本体,又是什么呢...,无方可执”(胡应麟:《诗薮·内编》卷五);又如叶燮所言:“妙在含蓄无垠,思致微渺。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,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,……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,所以为至也。”(叶燮:《原诗·内篇》)中国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1667835.html
  • 慈悲(海涛法师选辑)〔1〕

    ◎心好处处好,心坏处处坏。 ◎忏悔就是转念,将以往的恨心、忿心等皆转为净心。 ◎拜山的目的,是要越过你自己心中‘我慢’的山。 ◎忏悔包括改过。 ◎真求即是不求...

    海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0967895.html